随环卫工老魏上早班******
【新春走基层】
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层
新年伊始,凌晨3点半,大街小巷一片寂静,吉林省舒兰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车库里早早地忙碌起来了。
“出车!”检查完车况后,环卫工人魏振江和搭档登上大型垃圾清运车,驶向街道深处。清运车一路走走停停,每遇一处垃圾桶,就是一连串自动化动作:把桶挂车、倾倒和压缩垃圾、把桶归位。
“现在可比过去好干得多!早先,开小四轮儿,得靠人装车,一天下来累得不轻。现在有专门车辆代替人工,车辆一走一过就能完成,省时又省力!”不到3个小时,魏振江和搭档就“扫”完20多条主要街路,完成了当天的第一趟作业。
“走,吃饭去!”车停进育才路垃圾中转站,魏振江招呼搭档向附近的环卫早餐点走去。“一个鸡蛋,两个花卷,一碗小米粥、一碟小菜!”发餐师傅把热气腾腾的早餐递给陆续进门的环卫工人。
魏振江领到早餐,就近坐下,听工友们聊天。“以前,早饭不是对付口干粮,就是趁休息着急忙慌往家跑,这回可好了。”“可不,这口早饭真是暖心又暖胃!”“退休前又赶上一波好政策,知足呀。”魏振江吸溜一口小米粥,点头赞同。
“天儿冷,辛苦师傅们把早餐整热乎点儿!”舒兰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陶利民像往常一样,在早餐点关注工人们的用餐情况,“这些年,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。环保设施齐全,机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,各类劳保产品四季供应充足。舒兰始终把环卫工人作为关心关怀的重点对象。”
越来越好的不仅是工作设备和工作待遇,还有舒兰环卫工人切实体会到的市民不断提升的文明自觉。
吃完早餐,魏振江开始了第二趟清运作业。车窗外,树上的彩灯、商家橱窗上的花带和生肖兔贴画将干净的街路点缀出节日氛围。
“早些年,路上总有果皮纸屑,我们环卫工人天天都得弯着腰拾掇。这几年,舒兰的绿化美化亮化越来越好,爱护环境的人也越来越多,还经常有志愿者来帮忙,路上一天比一天干净。”魏振江一脸骄傲,“如今,环卫工人可受重视了。你看,路边的商家都加入了‘爱心驿站’,我们进去歇脚,还给我们倒水喝,大伙儿干劲儿十足!”
在舒兰,尊重、爱护、关心环卫工人的风尚背后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小城舒兰持续加强市容市貌整治、擦亮志愿服务品牌、宣扬先进生活理念,全方位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,正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进发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6日 01版)
综合运用产权激励等政策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******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情况。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介绍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,持续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。2021年,水利部商财政部制定出台了水土保持建设以奖代补政策,激励各地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。这些政策举措为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吴文庆表示,新时代对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下一步,水利部将全面落实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》要求,进一步强化政策和机制创新,多措并举加强投入保障,全面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。
一是加大财政投入。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,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,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,保障水土保持投入。二是积极利用金融扶持政策。用好金融支持水利相关政策,主动对接政策性金融、开发性金融、商业性金融机构,积极争取在贷款期限、利率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,努力增加水土保持投入。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,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(记者 刘昊)